2025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2025-05-27 13:32
2025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申慱亚洲官方网:省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以“八五”普法规划总结验收和“九五”普法规划编制起草为契机,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持续做好民营经济领域重点普法,持续探索创新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层基础工作,努力为申慱亚洲官方网:市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作为重中之重,筑牢法治理念根基
1.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放在全民普法工作的首要位置,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国家法律和党规党纪清单、普法责任制清单的首要任务,强化制度约束,促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2.指导广大干部群众学好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及相关权威读物、培训教材,推动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等普法队伍,深入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活动。
3.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开展民法典、宪法等重要普法宣传活动首要内容,“法律明白人”培训的重要内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效果作为评选普法先进、评价工作成效的首要条件。
二、把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要务,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4.指导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深入落实省司法厅组织的“法护营商”专项行动,利用普法讲师团进企业、向企业发放普法联系卡等形式,对企业开展菜单式普法、点单式服务。及时响应企业家需求,推动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5.督促执法单位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大力宣传普及民营经济促进法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做到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实现企业普法联系卡全对接,普法服务信息广而告之,普法舆论声势逐渐全覆盖。
6.探索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网民、未成年人和特殊人群等新群体、重点群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7.积极培育涉外法治宣传工作力量,讲好中国新时代法治故事。
三、把持续探索改进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创新之举,激发法治宣传活力
8.做好“八五”普法规划总结验收工作,编写“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谋划起草“九五”普法规划。
9.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出台的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学习宣传,推动全社会贯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法。
10.全面开展全民普法4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平台,组织制作普法短视频、宣传片等普法产品,做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推荐工作;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11.深化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引导公民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提升重点群体法治素养。积极推动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的法治宣讲活动。组织开展“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创建推荐工作。
12.持续开展“法润申慱亚洲官方网:”校园普法行活动,组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干部等,共同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活动,开展普法作品创作征集、优秀普法作品联展巡展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13.组织各县(市)区积极利用全省法治文艺巡演和电影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统筹兼顾做好给基层减负和增效,不断探索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特色普法活动的实效。积极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
四、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关键要点,厚植法治文化土壤
14.以申慱亚洲官方网:省“三地三摇篮”的红色标识为范本,回顾革命历史、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注重发掘、研究、保护和宣传本地红色法治文化资源背后的法律故事、法治思想、法律人物事迹,探索弘扬具有我市特色的红色法治文化。
15.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积极运用和宣扬我省“春晓法”普法宣传形象,争取发布一批红色法治文化资源目录,积极创作和传播一批红色法治文艺作品,共同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品牌和作品。指导做好法治文艺动漫创作工作,积极做好优秀作品推荐工作。
16.紧密依托学校,组织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鼓励设立法治教育点或者法治教育小组。继续做好兼职法治副校长遴选和推荐工作。组织指导法治副校长和法治教师深入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工作。
17.会同有关部门制作、征集系列专题短视频、宣传挂图等,择优推荐纳入省司法厅普法产品库、普法素材库。
五、把不断强化基层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基础工作,夯实法治建设根基
18.持续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训力度,选取并向省司法厅推荐“法律明白人”典型案例,全市2025年“法律明白人”数量至少新增加500人,努力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5个“法律明白人”。条件允许的县(市)区,可以探索建立“法律明白人”培训网校。
19.组织做好第十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根据司法部、司法厅安排,积极做好申报工作。目前尚未成功申报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县(市)区,要努力消除盲点。
20.组建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强化业务培训,规范法治宣讲和志愿服务的内容、程序,总结典型案例。
21.持续推进“一县一品”普法建设,通过引导、整合、规范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工作,进一步构建社会化“大普法”工作格局。